目前研究成果:
依據教學初期設定的研究方向及目標,老師帶領學生實施觀察研究,彙整研究結果,有以下的發現:
1.
棉桿竹節蟲在食草部份,除了最常見的芭樂、樟樹外,我們也發現牠最明顯想吃的是苦棟樹、玫瑰花等。然玫瑰花的數量較少食草,但是苦楝樹可為棉桿竹節蟲的食物來源有很大的助益,也成為我們餵養的主要食草的來源。
2.
棉桿竹節蟲同樣可以用水果飼養約有11種水果,但是易茲生果蠅較不雅觀。
3.
棉桿竹節蟲躲避敵人的方法,通常是以擬態成樹葉、樹枝、樹幹為主,並大部份會在樹枝底下、樹幹側面或樹葉背面內側、或是擬態成樹枝方式出現,故棉桿竹節蟲的擬態可以與大自然結合,減少被補食的機會。
4.
棉桿竹節蟲的產卵位置會依地點不同有改變,如果有枝葉時,棉桿竹節蟲會把卵產在樹葉的背面或是支幹上,讓棉桿竹節蟲孵化後易取得食草;如果在飼食箱上,就會在較隱密的轉角產卵。
5.
棉桿竹節蟲卵的孵化,在適當的加溫下,孵化率會比室溫下的效果好,從課程或是研究上有孵化需要時,適當的加溫可以使棉桿竹節蟲的孵化更加提早。
6.
自製的果凍中,棉桿竹節蟲會吃果凍,而且成長情形正常沒有特殊差異,故亦可作為食草取得不易的地方來進行飼養。
將研究結果彙整參與第五十四屆全國科展榮獲佳作的佳績,雖然不是最輝煌的成就,但科學教育的種子在賢北國小萌芽,這給予我們莫大的鼓勵。賢北的孩子開始對於科學產生興趣,願意利用自己課餘的時間投入科學觀察的活動,教師投入時間和精力,指導科學教育專案,期待這份精神得以傳承,延續發展下去。
肆、目前完成進度:
一、課程規劃小組設計課程:
教務處規劃課程推動方式,召集自然領域教師,說明申請科教專案的理念,溝通彼此的想法,自然領域老師提供飼養的實施方式,並願意配合在課堂上推動實施,中年級部分負責食草的種植與認養,高年級負責竹節蟲的飼養與觀察。邀請資訊教師協助建置網站,並指導學生如何將資料上傳。
二、種植竹節蟲食草(芭樂葉、朱槿):
課程規劃小組原本擬定食草的種植要包含芭樂和朱槿,詢問曾經繁殖過竹節蟲的教師分享經驗,認為竹節蟲較喜愛芭樂葉,因為是初次飼養,應該選擇較容易成功的方式,大家決定先種植芭樂樹。
芭樂樹要種在盆栽還是校園裡,如果種在校園裡,芭樂樹可以養分充足,提供豐富的食草來源。如果種植在盆栽中,植物長得較小,但是可以移到網室中,不需要將芭樂枝剪下插在水中,因為通常竹節蟲的食量不大,大部分的葉子是乾掉的,卻因為乾枯無法食用,只能丟棄。為了節省食草,小組討論的結果,少數的芭樂樹種在校園中,多數的可以種在盆栽。
三、建置竹節蟲棚架及生態箱:
網室搭建完成,將部分竹節蟲移入網室中飼養,嘗試看看我們所搭建的網室是否是個適當的生態環境。而且在室外的環境,要面臨風吹雨淋,竹節蟲不知是否能夠適應。但是思考要在最自然的環境飼養竹節蟲,因此還是決定少量飼養,若能成功在大量放入飼養。
四、實施教學並觀察研究:
拍攝許多竹節蟲生態照片,竹節蟲生長期短,因此在短期的觀察中,已經收集到許多照片,在未來建置成資料庫有相當的幫助。將指導學生彙整資料,讓資料及照片能系統化呈現。
五、設置網路平台~學習記錄分享:
開始學生的數位資訊課程,讓學生熟悉操作使用學習平台的各種技巧與習慣,同時也開始將採集到的各種照片資料給放入網站平台上。指導學童如何進行合作學習與分享,強化學生使用與修正網站資料的能力。
六、成果彙編成冊:
成果彙整與電腦網頁的製作整理,除了要將成果彙整編纂成數位影音資訊以供儲存外,更結合本校資訊團隊人力與相關設備,進行教材的設計與製作,除了將成果製作成可流通的電子檔以外,更彙整各項研究心得與參考資料,配合校本課程等方案來進行推廣。
七、付印與成果報告:
學生研究的成果將彙整成完整的檔案資料,完成期末報告,並編印成冊,放置學校自然專科教室及圖書館,提供教師及學生參考使用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